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作者:动物科学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近日,我院黄增文团队携手凉山州农业农村局、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西昌市农业农村局以及国家级钢鹅保种场等多家相关单位,针对我国独有的畜禽种质资源——钢鹅,成功研发并正式推出了20K液相育种芯片。这一重要成果有效破解了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钢鹅在保种与育种领域的技术瓶颈,为凉山州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钢鹅是我国稀有的优良灰羽鹅种,凭借体型大、肉嫩味鲜、肥肝产量高,且能耐受-4-38℃气温、适应700-3500m海拔的超强适应性,成为助力凉山州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资源。然而,这一珍贵品种曾深陷生存危机:种群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2万只锐减至2023年的不足2500只,同时面临品种退化、肌肉品质下滑的困境,一度濒临灭绝。 传统育种模式更是让钢鹅的保护与改良雪上加霜。其依赖表型观察的选育方式,周期长达4-6年,难以精准锁定“肉质、生长速度、耐寒性”等核心优势性状;纯种种群扩繁效率低、遗传多样性难以维持的问题,也严重阻碍了钢鹅从“保种”向“优种”的跨越,产业发展陷入停滞。
此次发布的20 K液相育种芯片,依托钢鹅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研发,包含22005个SNP位点。其中588个功能位点可精准锁定肉质风味、生长速度(关联 IGF-1基因)、耐寒性(关联TRPM8基因)等核心性状,21417个背景位点则保障遗传多样性分析稳定。该芯片不仅能将育种周期缩短30%、检测成本显著降低,还可适配保种场纯度检测、养殖企业良种筛选、科研机构遗传研究等多元场景,实现 “保种--育种--产业” 全链条赋能。
“凭借这枚‘芯片’,钢鹅不仅能维系‘纯正血脉’,还能加速培育出优质品系。” 研发团队负责人黄增文副教授指出,未来将致力于把芯片技术应用于凉山养殖一线,助力钢鹅从“濒危保护种”转型为乡村振兴的“致富种”。这一科研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凉山州科技计划项目(宁波援建项目)“钢鹅与浙东白鹅杂交种质创新技术集成研究”项目经费的鼎力支持。
??????????????????????
文、图/杨朝云、陈意群
一审一校/李东东
二审二校/黄志秋
三审三校/孙德刚
打印本页 关闭